找到相关内容118篇,用时9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康译《无量寿经》劝持修订序

    谓生者皆阿惟越致(不退转),或生前念佛者寿终后皆不复堕三恶道,都是各译本的通义,然而将之置于专谈“往生因”的愿文中,则有混淆不专之嫌。若进一步更以小本《阿弥陀经》︰“极乐国土,众生生者,皆是阿鞞跋致。”之经文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334252430.html
  • 部分佛教名词解释

    阿鞞跋致(不退转)之位。  (5) 薄地,又作柔软地、微欲地。声闻已断欲界思惑(又称修惑)九种烦恼一分之位,九种烦恼为贪、瞋、慢及无明等四烦恼,对色、声、香、味、触等境,断欲界思惑即得须陀洹果或斯陀含果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511953765.html
  • 印顺导师对本生谈与西方淨土思想的抉择

    『阿弥陀经』)『欲得阿鞞跋致(不退转)地者,非但称名忆念礼拜而已』(『十住毘婆沙论』)。这样,才能得乐行道的妙用,不致辜负了佛菩萨的慈悲!」(《淨土与禅》,页七六)  [31] 《成佛之道》「大乘不共...

    释昭慧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062755791.html
  • 弥陀净土法门

    目标!如《阿弥陀经》云:  极乐国土众生生者,皆是阿鞞跋致,其中多有一生补处,其数甚  多……众生闻者,应当发愿愿生彼国。所以者何?得与如是诸上善人俱会一处[21] 。  又云:  若有人已发愿、今发愿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362957062.html
  • 菩提达摩二入四行 大乘壁观禅法(上)

    ]如果仔细研究初期大乘佛教的经典(特别是早起般若类经典),就会发现,在初期大乘佛教里,菩萨道最初只有三个阶位,即初发心、不退转(阿鞞跋致)、最后身,其后才渐渐增加至五十二位。笔者认为,三位之中最重要的...

    杨笑天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383957191.html
  • 《佛说观无量寿佛经》题解

    正定聚。弥陀经云,生彼皆得阿鞞跋致。(十方)同居净土中,极乐当其上品土也。《妙宗钞》云:“若依今经十六观门圆妙修者,通惑(见思惑)纵存,生于彼土,常睹胜相,如此土华严诸大乘会机所见也。”   次释方便...涅槃,故名为次。皆正定聚者,此土博地凡夫,属邪定聚;发心修行未不退者,属不定聚;得不退者,属正定聚。若生安养,不论高下,五逆罪人,临终十念得往生者,亦得不退,故云,皆正定聚。弥陀经云,生彼皆得阿鞞跋致。...

    张秉全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564558297.html
  • 鸠摩罗什的中观般若思想

    阿鞞跋致(不退转)相,令久修人功深不退。五十八至六十一为梦品,六十二至六十五为说般若空不可得,六十六则是嘱累品。   这说明从二十七品到六十六品,共四十品,是一个完整的说法,内容及结构都与道行经中相当的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581961909.html
  • 佛教对“应用管理”的看法

    也没有政治的迫害,衣食的扰人,老病的挂碍,种族的界限,怨家的敌对。极乐世界的居民注重品德,相互尊重,他们在道业上,已达不退转的阿鞞跋致境界,因此没有暴力伤害,更没有贪赃枉法,人人友爱合群,互敬互重,是...

    星云大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7094562505.html
  • 净土宗之特色

    彼国众生,若当生者,皆悉究竟无上菩提。   3.《小经》「现生不退」之文:  极乐国土,众生生者,皆是阿鞞跋致,其中多有一生补处。  欲生阿弥陀佛国者,是诸人等,皆得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。   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081163348.html
  • 佛说阿弥陀经义疏

    有二:初正显,次结劝。今初。  又舍利弗!极乐国土众生生者,皆是阿鞞跋致。其中多有一生补处,其数甚多,非是算数所能知之,但可以无量无边阿僧只说。  阿鞞跋致者,此云不退转。不退有立四种:一、信不退,谓...,明于法界十玄之理,决定往生,不碍实无来去,面觐弥陀,不碍十方化往,如斯教、理、行、果,此法宝也。三世行人,随愿得生,如其修证,位列九品,或为声闻,或为菩萨、阿鞞跋致,乃至一生补处,此僧宝也。十方诸佛...

    周叔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054365301.html